葛均波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 同濟大學副校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王隴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1995年-2007年任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指學術造假成為近期輿論焦點,全國政協委員葛均波透露調查結果:王正敏是被冤枉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隴德認為,評選制度不完善、沒建立退出機制,都是導致科研腐敗的原因。
  葛均波:院士推選警惕“仕而優則學”
  新京報:和你同為中科院院士的王正敏先生被指學術造假,風波持續很久。
  葛均波:首先,我認為王正敏是被冤枉的。早前,中科院學術委員會,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啟動了對王正敏先生的調查,對於王正敏發表的論文、專著是否存在抄襲其國外導師成果等問題,學術委員會已經得到他導師本人的回信,證明王正敏院士的書中內容,不存在剽竊和抄襲;且任何時候,都願意站出來為王正敏的學術成果做公正的評價。根據我們的調查,王先生是一個不存在學術造假、剽竊行為的科學家。調查結果已通報中國科學院學部。
  新京報:還有種現象,近年來有人吐槽院士候選人有多少是官員、企業家。
  葛均波:孔子以前說“學而優則仕”,但現在很多行政長官,校長、局長或某個“長”,利用行政資源能爭取到課題,然後雇人研究、發表論文、拿到成果。這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不公平。無論課題評定還是院士選拔,都應該警惕、避免“仕而優則學”的傾向,否則,我們的科研會走上邪路。我今年兩會上有這樣一個提案,但很可惜,沒引起重視。
  新京報:怎樣才能避免這種傾向?
  葛均波:其實很簡單。現在的科研課題很重視通訊作者。但如果一個人以前不搞這個專業,在他提交的學術論文中,總以“通訊作者”出現,以前也沒當過“第一作者”,那就該慎重。他(她)是不是某個“長”,因為行政優勢獲得了課題,而並沒有實際的研究過。
  新京報:這個評審機制到底有沒有問題,比如投票過程中存在利益輸送、收買等?
  葛均波:哪個地方都有腐敗問題。池子里一條魚病了,不能說一池魚都病了。在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我參與過評審,最後一輪投票時,真是獨立的。
  新京報:能舉個實例嗎?
  葛均波:記得一次評審投票前,我看著一個候選人的材料,不禁贊嘆一句,“ 做得真好!”旁邊的老先生立即嚴肅地打斷我,“這話你不能講!要獨立判斷。”
  我不否認,每個人在投票時,也許會摻雜一些主管評判的因素。但每次七八十人投票現場,真是獨立打分,不受任何影響。
  新京報:那些候選人不會提前找有投票權的院士溝通?甚至賄選?
  葛均波:我參評院士時,也曾問過我的推薦人,“他們都不瞭解我,我是不是應該找他們,介紹一下?”那位老院士說,“沒這個必要,大家是平等的,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瞭解你,大家就看你的科研成果,但如果你去找人,大家都會看不起你”。現在,也有些候選人在投票前會給我打電話,要請我看看他的資料,我也會直接拒絕,“我勸你最好不要這樣,否則我會看不起你,即使將來你評上了,大家也會認為你不是靠能力,而是靠跑關係”。
  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
  王隴德:院士學術不端應建撤銷機制
  新京報:現在貌似社會上很多事情都會找到院士。
  王隴德:現在社會對院士稱號的認識有不同的觀點,對它的作用發揮看法也不一致。有些地區、單位,什麼事都找院士,似乎院士什麼都會,無所不能,這是不對的。術業有專攻,院士的研究領域也是有限的,也只是在專業研究領域內有所作為,並不是萬能的。所以,應該出台一些制度。不能說掛上一個院士,做題目也容易了,評獎也容易了。
  新京報:科研腐敗、院士抄襲等現象,主要原因是不是評選制度?
  王隴德:評選制度不完善、沒有建立退出機制、有一個院士就給他很高待遇,都是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
  新京報:國外像院士這樣的評選是怎麼進行的?
  王隴德:我們是申報,但有些國家的類似評選,本人根本就不知道,而是由這個領域里比較頂尖的專家們一起討論,作出決定。像諾貝爾獎評審,被評者就不知道。國外的評審機制就避免了很多不正之風。現在我們的評審制度,單位也很著急,覺得有個院士就很榮耀,這個不好。
  新京報:這幾年關於院士改革的呼聲很高,有人呼籲院士應該退休。你怎麼看?
  王隴德:我認為院士退休這個提法不太合適。退休應該遵循國家有關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如哪個級別的人員到什麼年紀該退休。但院士不是職務或職稱,而是國家給的榮譽稱號,稱號沒有退休這一說法。不應該說‘院士退休’,而應該說,院士這個人從他的工作中退休。院士該不該退休,不是由院士稱號決定的,是由他所在崗位、從事的工作決定的。
  新京報:現實中,院士從工作中退休,有沒有規定過具體年齡?
  王隴德:沒明確規定。
  新京報:你對院士從工作中退休,你有什麼建議?
  王隴德:院士這個人群業務領域研究比較深,有很多經驗可以持續來利用,所以是不是可以比其他人延長一點退休年齡?但也不能無限期延長,也應制定規定,到一定年齡受身體條件限制的,就應該從工作中退休。
  新京報:從工作中退休,院士身份是否該繼續保留?
  王隴德:院士的榮譽稱號,是對他為國家做出貢獻的肯定、鼓勵,這個榮譽稱號可以繼續保留。但怎樣使用這個稱號,怎樣讓院士發揮作用,這需要研究。
  新京報記者 王姝
  同題問答
  我國的院士評審機制是否存在漏洞?
  葛均波:院士推選機制確實有一些計劃經濟遺留的弊病。在我國,地方政府、行業部門都可以推薦院士的候選人。這樣推薦的候選人,可能就不是惟科研成就論,而會綜合、平衡考慮候選者的背景、影響力等。這種機制下,優秀的科學家也許就被埋沒。
  王隴德:現在院士評選的程序、相關規定還不完善。比如現在基本是個人在哪個學部、交到哪個學部,就由哪個學部評選了。如果根據個人業績、學術研究特點,決定該由哪個學部去評選,而不是只由本人所在的學部評,就更合適。
  院士待遇國家有沒有相關規定?有人說院士享有副部級待遇?
  葛均波:這也是社會對院士的一個誤解。所謂副部級待遇,就是生病時,可以去看幹部保健門診。其他的,院士沒有任何行政權力或待遇。
  王隴德:院士該享受什麼樣的待遇,國家從沒有做出過規定。我們中國工程院,每個院士每月有1000塊錢補助,再沒其他了。地方上的院士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給了很多房、車、特殊補助、科研經費等等。院士該享受什麼樣的待遇,這方面也應該有限制。
  有觀點認為應建立院士退出機制,你怎麼看?
  王隴德:建立退出機制是對的。在院士評審過程中,不一定能保證百分之百正確。所以如果有退出機制,在評審過程中一旦出問題,就可以糾正。如果評審結束後發現申報結果作假、不真實、抄襲別人等,也應該有個撤銷制度,現在這樣的制度就沒有。
  葛均波:假如查實一個人在申報院士時,申報材料造假或有瑕疵,就應該通過正式渠道退出。但一個院士到底有沒有學術不端行為,不能僅憑有人爆料或媒體報道,要經過多輪謹慎學術調查。調查的過程和結果應向社會公開。
(原標題:葛均波:王正敏是冤枉的 已查實不存在剽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21gehq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