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標題:媒體、學者高度關註“張王會”:互信大進展 兩岸關係突破
  國際在線綜合報道:2月11日下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南京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鬱琦舉行正式會面。這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一次正式會面並交換意見,是兩部門之間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的開端。對此,眾多媒體和學者都予以高度關註,認為此次會面將為兩岸之間關係的穩定發展帶來更多的自信和互信,並對活化兩岸深層的情感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媒體普遍認為,“張王會”體現兩岸政治互信達到了一定基礎,並且取得了較大進展。
  “張王會”給兩岸帶來更多自信與互信
  香港《大公報》文章指出,王鬱琦與張志軍在馬年舉行首次正式會面,就兩岸關係發展的相關問題交換意見,這是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的情況下,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文章指出,“張王會”標志著兩岸在推動政治對話進程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作為雙方的對口專責部門,國台辦與大陸委員會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建立直接聯繫,進行有效溝通,有利於雙方增進瞭解、深化互信,有利於雙方及時應對和處理兩岸交往中遇到的重要問題,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繼續向前發展。
  臺灣《旺報》發表社論說,自從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兩岸兩會”)復談之後,已經完成19項協議,每個協議成果都得來不易。隨著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協商所考慮的層面愈來愈廣,已逐漸碰觸到深水區。此次“張王會”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調解,不但對於後續洽談的經濟合作有所幫助,對於日後兩岸洽談非經濟事務,也是穩固的基礎。
  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援引分析指出,此次會面具有標誌性意義,將為兩岸之間帶來更多的自信和互信。
  臺灣《聯合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張王會”的舉行,其重要意義,更多在於它可以觸動兩岸關係的情感結構,活化兩岸深層的情感元素。
  文章說,“張王會”不只是個人的會面,更是兩岸人民集體情感的磨合、融合與碰撞。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契機。抓住契機,兩岸關係就往上升、往前進;貽失契機,就有可能“過了這村找不到這店”。兩岸人民集體情感的閘門正等待被進一步開啟!
  “張王會”是和平發展進程的一個臺階
  香港《文彙報》援引學者觀點認為,這次會面最重要的是能建立一個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相互信任有了,便是水到渠成”。
  臺灣政治大學張亞中教授指出,“張王會”是兩岸互信積累至一定程度的階段性成果。他說,這樣的歷史性會面原本就存在各種可能。因此,毋須賦予太多不切實際的聯想,只需要清晰瞭解當前兩岸互信已達到的程度,在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起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後,充分發揮這一平臺以及“兩岸兩會”的不同平臺功能,未來兩岸的每一步就能邁得扎實穩定。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研所所長張文生認為,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將使兩岸未來有足夠空間進行後續發展。他說,“張王會”體現了兩岸政治互信達到了一定的基礎,並且正在取得較大進展。他說,兩岸交往日趨頻繁,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直接接觸,反映了雙方在處理兩岸關係時“越來越嫻熟、自信”。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學者的分析說,主管兩岸事務的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的歷史意義在於,兩岸人民交往之中的許多共同事務,需要兩岸事務部門的負責人之間展開接觸,搭建一個常態化聯繫機制,建立互信與交流。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暨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教授鄭振清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很多具體內容,發展的進程中需要處理如何增進合作、交流以及事務性議題。他說,“‘張王會’就是和平發展進程中的一個臺階,不是一步到位地解決政治問題;它是一個臺階,是處理事務性問題。”
  臺灣《中國時報》11日發表社論指出,對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會面,有人稱之為兩岸關係的重大突破,有人將其視為重大的里程碑。在對兩岸關係這種健康、正面、積極的發展給予肯定之餘,還有更進一步的期許,期望從今而後,雙方關係能夠進入一個更成熟、更穩定、更理性的階段,形成一種深層穩定結構。這種機制性的互動一旦確定,將不但是臺灣之福,兩岸之福,也對區域安全與穩定有極大的幫助,應為眾人所樂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21gehq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